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绥德县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资源丰富。
区域概况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东经110°04′-110°41′,北纬30°04′-37°45′。东西宽50千米,西北长51.8千米,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36.5万人(2008年)。 县人民政府驻名州镇,邮政编码:718000。行政区划代码:610826。电话区号:0912。拼音:Suide Xian。行政区划绥德县辖11个镇、9个乡:名州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墕镇、枣林坪镇、义合镇、吉镇镇、薛家河镇、四十铺镇、石家湾镇、田庄镇、辛店乡、白家硷乡、河底乡、中角乡、马家川乡、赵家砭乡、韭园沟乡、满堂川乡、张家砭乡,661个行政村。生活习俗绥德传统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糜谷、黄豆、玉米、小麦(今已极少种植)、豆类等。蔬菜以洋芋、大白菜、萝卜为主,其次有西红柿、辣椒、茄子、油菜、菠菜、芫荽等精细小菜。肉类禽蛋食品则以猪、羊肉和鸡蛋为主 ,牛肉、鸡、鱼次之。 民间一日两餐,农忙季节和修建房屋,雇佣匠工则为三餐。日常生活主食,有稻黍饭(亦叫高梁米饭)、饭(方言读,高梁碾碎做成的稀饭)、钱钱米饭(小米稀饭)、捞饭(小米或黄米稠饭)、黑面(杂豆面)、杂面(豌豆、小麦磨成的面粉)、蒸馍(有黑馍、黄米馍、白馍)、烙饼等。地方特色风味饮食有擀杂面、杂面抿荚、油糕、枣糕、荞面圪托、河捞、麻汤饭、绿豆米汤、黑愣愣、黄酒(米酒)等。遇有民间传统节日、生辰满月、婚丧嫁娶等红、白大事,则以“油糕、粉汤、河捞、扁食(水饺)、五簋、八碗、十三花、十六件(5样、8样、13样、16样菜肴,以肉类为主)等佳肴并辅以酒宴款待贵客。 在城镇小吃摊点,多为传统风味小吃,有油饼、油旋、黑粉、碗托、卤鸡、干炉、果馅等,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目前,多数民间饮食和地方风味小吃,已进入宾馆、饭店,成为餐桌的上等佳肴,倍受外地客人的青睐。 比较传统古老的服饰有长袍、马褂、礼帽、毡帽、瓜壳帽、小脚女人穿的“凸凸鞋”、山羊皮袄、“羊肚子”手巾(男人头巾)、贴胸兜肚、布袜、“遍纳鞋”和小孩穿戴的“牌牌”、“屁帘”等。这些衣着目前大部分不再穿戴,有的已经绝迹。手镯、戒指、耳环、项链等旧时贵妇人所佩戴的首饰,一直延续至今,并广为普及。 民间住宿普遍为土、石窑洞,土炕火灶,冬暖夏凉,一直延续至今。县城有绥德窑洞宾馆,颇受外地旅客喜爱。 本县地处黄土高原,梁峁交错,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举步维艰,交通运输甚为不便。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自古以来居民外出,普遍步行。只有极少数官宦富户才有条件骑马、坐轿或乘坐“驾窝子”。平民百姓只有结婚嫁娶,迎人送亲妇女和新娘才可骑毛驴或坐轿。平日出行,与骑马坐轿无缘。物资运输,完全依赖担挑、肩扛、畜驮、人背。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绥德交通运输迅猛发展,骑马坐轿和畜驮肩扛已成为过去的历史。 绥德民众喜好社交。亲朋、邻里之间喜欢相互往来,串门走访。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邻里越串越近”。旧时,中青年男子有“捏拜识”(结拜兄弟)、女子有“拜干姊妹”的习俗,以示同胞兄弟,手足情深。 对于外来之人,绥民一般能以礼相待,和睦共处。重感情、好义举,尊老爱幼,善待他人,公平交易,不欺不诈,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是绥德人民传统的美德。历史沿革绥德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中部,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根据境内出土文物推断,境内在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定居。遍布于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史志文献记载,绥德夏、商为雍州之地。周为荒服之地。春秋为赤翟、白翟之地。战国属魏上郡,后归秦。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仍设为上郡,上郡辖肤施等县。治所肤施县(肤施县城一说在今县城,一说城东之义合,另一说城东南之铁骑坪)。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项羽改上郡为翟国。汉统一全国后,沿袭秦制,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翟国地归汉,汉仍置上郡,治所肤施县。辖肤施等23县。 新莽时,改上郡为增山,增山领上陵畴、广信、积粟、卑顺等14城。 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增山复为上郡,隶并州,治所肤施。 建安十八年(213)上郡改入冀州管。三国时为曹魏并州地。 晋初隶并州,永安元年(304)后,先后被匈奴、羯、氐、羌占领。 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后,该地区为大夏国占领,设吴儿城(吴儿城一说在今四十里铺附近,一说在城西25里吴儿砭一带)。 北魏实行州、郡、县制。在今县东设政和县,县西属魏平县。政和县与魏平县均属东夏州之朔方郡。 西魏的行政建置因袭北魏,因局面混乱,废设无常。废帝元年(552)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县,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安政郡和抚宁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 北周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良乡)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等4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7县。 隋初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制度,炀帝时改为郡县制。开皇三年(583)撤销安宁郡,改安人县为吉万县,保留绥州。大业元年(605)改绥州为上州,撤安宁县、吉万县、义良县,并入上县。三年(607)撤销上州设立雕阴郡(治上县)。雕阴郡领上县(郡治)等11县。大业十三年(617)梁师都称帝,今县地属梁国。 唐实行道、府(州)、县虚三级的行政制度(因道是监察区域,不是真正的一级行政区域,故称虚三级)。唐初今县地为梁师都占据,唐武德三年(620)于延州丰林县(今延安市东南)侨置绥州,六年绥州徙置延川县,七年又迁于魏平县(今子洲县南),贞观二年(628)灭梁师都,绥州迁回上县。天宝元年改上县为龙泉县。绥州隶属关内道,辖龙泉县(州治)等5县。 五代十国实行以州(府)统县的二级制。今县地仍设绥州和龙泉县(州治),但政局动荡,归属变化频繁,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 北宋初设道,又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在府、州、军下设县。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今绥德县地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次收复,熙宁二年(1069)置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隶永兴军路,辖清涧城等33个城、寨、关、堡。 金天会六年(即南宋建炎二年1128)今县地属金,仍为绥德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为绥德州,治所设在原绥德城,隶鄜延路,辖领清涧县、义合寨、开光堡、永宁关等14县、寨、堡、关。正大三年(1226)在绥德州设绥德县,升义合寨为义合县。绥德州此期领绥德、义合、清涧等8县。兴定五年(1221)蒙古族(即元)占领绥德州。 元实行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制度。至元四年(1267)撤销绥德县及义合县,今县地归绥德州直辖。绥德州隶延安路,辖清涧县、米脂县。 明实行承宣布政使司(习惯称行省)、府(或直隶州)、州、县四级制。今绥德县地仍为绥德州。洪武初置延绥镇(明边陲九大军事重镇之一),洪武四年(1371)设绥德卫(亦为军事机构)。延绥镇初领神木道、榆林道、靖边道以及绥德卫、庆阳卫、延安卫、东胜卫共12营堡、36城堡。绥德卫辖百户所50个。成化九年(1473)延绥镇移驻榆林。 清代的行政制度是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四级制。清初今县地仍为绥德州。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辖米脂县、清涧县。雍正九年(1731)神木道改为分巡延绥鄜道,移驻绥德,辖延安府、绥德州和鄜州。十三年(1735)又增领吴堡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延绥鄜道移驻榆林。 民国初设省、道、县,后设省、专署、县。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隶榆林道。1933年撤销道制,绥德县直属陕西省。1935年8月在绥德县城设陕西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管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安定(今子长县)、安塞、肤施(今延安)、保安(今志丹县)。1940年2月29日绥德县解放,在县城设立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1944年元月,绥德分区增辖新成立的子洲县。1948年7月,绥德分区又增辖横山县、镇川县。1949年5月,绥德分区改属陕北行政公署(驻地延安)。1950年5月,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绥德分区专员公署(绥德专区),隶属陕西省,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延川等8县。1956年10月,绥德专区撤销,绥德县划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清涧、子洲、吴堡3县并归绥德县,1961年8月划出。1969年榆林分区专员公署(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绥德县属之,一直至今。 2000年,绥德县辖11个镇、12个乡:名州镇、四十里铺镇、石家湾镇、田庄镇、薛家河镇、吉镇、义合镇、枣林坪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墕镇、辛店乡、白家硷乡、韭园沟乡、土地岔乡、满堂川乡、马家川乡、中角乡、田家岔乡、苏家岩乡、河底乡、赵家砭乡、张家砭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0880人,其中:名州镇 42739人、薜家峁镇 11880人、崔家湾镇 18745人、定仙焉镇 8667人、枣林坪镇 9197人、义合镇 18649人、吉镇镇 11715人、薜家河镇 12221人、四十铺镇 21993人、石家湾镇 15868人、田庄镇 12133人、辛店乡 26381人、白家硷乡 11759人、苏家岩乡 5471人、河底乡 5607人、田家岔乡 7002人、中角乡 11901人、马家川乡 8291人、土地岔乡 8611人、满堂川乡 10950人、赵家砭乡 9170人、韭园沟乡 8836人、张家砭乡 22313人。 某年,绥德县辖11个镇、9个乡,661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根据当年行政区划代码整理,估计为2002年前后)名州镇代码:610826100 辖文化路、葡萄梁、薛家畔、西山路、北门滩、北门湾、田家后沟、东门墕、背坬、井滩、东街、圪凸、新市场、新胜沟、小刘家沟、砭上等16个居委会,五一、雕山、踊跃等3个村委会。薛家峁镇代码:610826101 辖贺家园则、张家塔、周家渠、李家湾、周家沟、高家畔、郝家山、东沟、宽坪则、红旗沟、王家渠、何家沟、马家坪、刘家辛庄、钟家圪劳、郭家坪、钟家沟、高道则、魏家峁、杨家沟、贺家山、贺家砭、薛家峁、赵家渠、榆林坪、新家峁、崔家圪坨、许家坪、前赵家砭、后赵家砭、崔家沟、元条、徐家山、杨大沟、胡家湾、刘家坪、郭家沟、慕家沟、邢家沟、石家沟、团结沟等41个村委会。崔家湾镇代码:610826102 辖崔家湾镇居委会,朱家寨、石角、王家沟、稍峁、魏家山、黄家坡、赵家沟、张家坪、高家寨、后任家沟、张庄、蒲家圪劳、郝家崖、前任家沟、张家岔、雷家沟、韩家园则、胡家圪劳、纸房沟、崔家湾、海则湾、西川、邱家硷、艾山、清水沟、顾家畔、枣峁、李家岔、铁茄坪、辛庄、雷家硷、铁茄坪、林家寨、西马湾、苏家岩、圪坨、桥沟、梁家川、王家川、郝家砭、山榆坬、贺家湾、坡上、桥则山、漫王山、韩家山、店房里、北山、寨则山、王圪峁、李家湾、马家山、文家山、党家山、张家山、焦石堡、学家山、老庄、王家山、赵家坬、黄石畔等65个村委会。定仙墕镇代码:610826103 辖定仙墕、耿家山、贺家山、刘家山、前冯山、安上、石保坪、张家沟、后冯山、安沟、兴庄、王家墕、腰岩峁、李家墕、英家山、郝家墕、王坪山、阳圪坨、赵家沟、念山、枣墕、上坬里、徐家墕、马家墕、井墕、化石里、匙家墕、白条里、郝家沟、刘家沟、耿家砭、赵家山、大庄里、高家沟、刘家坬、辛家山、青阳峁、艾好塔等38个村委会。枣林坪镇代码:610826104 辖枣后坪、畔坡山、前张山、西山、前李家山、鱼家庄则、前石畔、后石畔、吴家坬、马家山、鱼家湾、枣前坪、塌则沟、石岔、西河驿、柏店则、鱼家咀、安家咀、枣峁则、后张山、辛家庄则、歧山、钱山、王家峁、桃树峁、枣咀、前杨山、前高山、后高山、白家山、霍家圪劳、柳树峁、高圪塔、李毛山、斗峁、中山、张家畔、李堡山、新庄、张庄、宋家窑则、大里里、水井、后李家山、后阳山等45个村委会。义合镇代码:610826105 辖义合镇居委会,杨家渠、合家硷、西直沟、王家坪、背园则、党家沟、雷家圪劳、楼沟、贺家沟、薛家渠、黄家川、霍家坪、王庙沟、闫家渠、霍家川、紫汉沟、高石硷、清水沟、豆则沟、泥则沟、姚家沟、桥上、霍白湾、要则沟、俄眉咀、大韩山、新官道、墕头、虎墕、冯家渠、磨石湾、曹家渠、汪家渠、应牛沟、和合峁、前韩家山、胡家沟、李家硷、杨坪、官元里、李家坪、李家塔、梁家坬、秦家山、知州墕、前思家沟、后思家沟、王家墕、田家岔、刘家坪、李家沟、寺墕里、解家山、曹家沟、大冯山、前冯山、孙家塬、前白家沟、后白家沟、圪杈山、田家下山、田家塬、石堆山、寨墕山、寨墕沟、马家坪、洛家坬、田家后山、刘家畔等69个村委会。吉镇镇代码:610826106 辖吉镇镇居委会,吉镇镇、张家峰、崖马沟、王家坪、上刘家沟、柳湾、马家渠、狮子塄、马家圪坨、山柏树、新刘家沟、马家山、冯家岔、冯家沟、楼沟、新任家沟、前郑家沟、后郑家沟等18个村委会。薛家河镇代码:610826107 辖薛家河、薛家坪、高家沟、张家坪、周家桥、雷家坪、雷家峁、楼坪、雷家后沟、主天山、谢家峁、大元沟、周家沟、朱麻硷、钱家河、田家沟等16个村委会。四十铺镇代码:610826108 辖四十铺镇居委会,后街、前街、大王墕、马庄、雷家沟、镇苗庄、鲍王家沟、王家桥、崔家圪劳、暖泉沟、袁家砭、三十寨、南沟、白家山、白家渠、纪家湾、寨山、麻地沟、黄家沟、前刘家沟、后刘家沟、赵家沟、孟家沟、谢家沟、张家山、霍家山、元宝湾、刘家坪、王家石畔、单家屯、刘石畔、肖家塔、佛殿峁、王家坪、雷家岔、武家坬、武家崖窑等37个村委会。石家湾镇代码:610826109 辖石家湾、胡家墕、李家沟、贾张家沟、小坬则、白家园则、李家崖、范石畔、赵家屯、徐家坪、叶家沟、叶家坪、芝方沟、汝天山、周家沟、后湾、中湾、前湾、梁家河、史家湾、金家沟、捞柴沟、塔上、沙滩坪、霍家沟、任家沟、董家庄、刘家沟、南张沟等29个村委会。田庄镇代码:610826110 辖田庄、富坪、候家沟、寨山、木沟湾、黄家坬、秦家庄、张和家沟、贺家庄、康家岔、张家沟、杨道峪、燕峪沟、米家沟、上陈家沟、海坬沟、田家沟、楼房沟、石家沟、庙岔、马家坪、王家沟、紫柏湾、赵家塔、园则沟、毛家山、麻地沟、杨家渠、硷沟、延家沟、辛庄、下陈家沟等32个村委会。辛店乡代码:610826200 辖辛店、龙湾、裴家峁、房岩、强家砭、刘家畔、王家山、庙岔、陈家塔、杨家沟、青草沟、石合铺、王合铺、小崖咀、岱武岔、黑家沟、后坬、中坬、西坬、刘家湾、暖水沟、蔡家沟、童家山、二十铺、徐家坪、延家岔、王家崖、贺家坪、呜咽泉、苏家沟、芋则沟、大柳、邓家楼、郝家沟、鱼池沟、申家湾、亢家沟、老万、李家梁等39个村委会。白家硷乡代码:610826201 辖白家硷、前吴家沟、后吴家沟、西贺家石、向阳坡、海满坪、强家沟、高家渠、马家楼、马家砭、张家崖、雷家硷、蒲家硷、郝家坪、崔家峁、党家沟、宋家沟、王家峁、贺一、贺二、贺三、雁岔沟、南山、楼则沟、老庄沟、范家坬、杨家坬、杨家辛庄等28个村委会。河底乡代码:610826202 辖河底、沟口、吴家渠、福乐坪、王山、王庄、碌碡峁、逯家山、枣山、前峁、后峁、杜家坡、枣要、花石畔、子房沟、西沟、渠里、后店、康家畔、团五咀等20个村委会。中角乡代码:610826203 辖刘家川、王常山、高庙、董家山、婆婆寺、梨树塔、万水台、马安山、刘家沟、李家岩、前坪、后坪、大庄、张家圪劳、柴家山、景家山、田家渠、霍家渠、角山、靳家沟、卜家沟、孙家坬、杨家峁、黄合峁、枣树弯、雷家沟、景家沟、杨贺沟、郭家坬、延家川、中角、枣坬、破草、牛家沟、石角、白家山、深沟等37个村委会。马家川乡代码:610826204 辖马家川、宽滩、安上、庙沟、前任山、后任山、梁家甲、李能沟、高墕、瓦窑沟、石咀、郝家坪、张家沟、延家坪、延家畔、延家墕、延家岔、张家山、郭家坪、薛家坪、邢家沟等21个村委会。赵家砭乡代码:610826205 辖赵家砭、张王圪劳、丁兴庄、李家石畔、马兴庄、王霍家砭、艾家沟、苏家沟、付家沟、崔家墕、张家山、李家山、高家沟、赵家渠、丁王家沟、王家墕、冯峁、柳沟、贺家营、姚渠、大沟、梁崖窑、祁家沟、刘家沟、叶家坪、兵操寺等26个村委会。韭园沟乡代码:610826206 辖三角坪、吴家畔、折家硷、魏家墕、李家寨、雷家坡、刘家渠、王茂庄、蒲家坬、西雁沟、桑坪则、高舍沟、任家坬、王家坬、赵家坬、石家沟、林家硷、马连沟、王家沟、刘家坪、马家沟、韭园沟等22个村委会。满堂川乡代码:610826207 辖满堂川、刘家川、赵家圪劳、刘家岔、曹家沟、闫家沟、罗家沟、常家沟、郭家沟、大白家沟、赵家铺、薛家寺、孙家岔、小窑沟、申家峁、张家圪劳、李家沟、杨家坬、高家川、郭家坪、刘家沟、刘家河、王家沟、铺合岔、铺合沟、高家坬、三十铺、均白家沟、高家崖、土地岔、满红沟、高家岔、张家坪、寺坪、王家坪、圪针湾、曹家岔、封家沟、延家沟、侯家沟、任家沟、上马川、下马川、靳家沟、张家沟、满泉沟、郝家畔、康家圪劳等48个村委会。张家砭乡代码:610826208 辖张家砭、井畔、芦硷、柳湾、折家硷、卜家湾、五里湾、柳家庄、邢家塬、黄家沟、砚池一坬、砚池二坬、砚池三坬、高硷、米家硷、王家硷、郝家桥、蒲家圪劳、穆家楼、马家坬、麻家沟、问沟、玉家沟、丁家沟、十里铺、五里店、清水沟、王家庄、高石角、落雁砭、白家湾等31个村委会。 2003年,绥德县辖名州镇、田庄镇、石家湾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镇、枣林坪镇、义合镇、吉镇、薛家河镇、四十里铺镇11个镇和辛店乡、白家砭乡、河底乡、中角乡、马家川乡、满堂川乡、赵家砭乡、韭园沟乡、张家砭乡9个乡,661个村委会、12个社区。绥德历史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绥德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中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根据境内出土文物的推断,在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定居,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大量的人类在这里生息,遍布于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土语米面场)充分说明这一点。 上古为五龙氏地(人皇之后,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兄弟五人乘龙上下曰五龙氏。) 夏、商为雍州之地(禹分天下为九州,雍为其一。) 周为荒服之地(周天子划侯国为甸、候、宾、要、荒五服戎狄为荒服,见《史记·匈奴传》)。 春秋先为赤翟(狄)、白翟共居之地,后只居白翟(见《史记·匈奴传》、《春秋》、《史记·晋世冢》)。 战国属魏上郡。(见《史记·匈奴传》)。后上郡归秦(见《史记·秦本记》)。后属赵为肤施(见《史记·赵世冢》·《史记正义》)再后又属秦仍为上郡(见《史记·秦本记》、《史记·赵世冢》)。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始皇帝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上郡为其中之一。今绥德为上郡(见《括地志》、《元和志》、《寰宇记》、《广韵》、《通鉴辑览》等)。上郡辖肤施、高奴、雕阴、阳周等县(肤施城在今县城,一说城东之义合,另一说城东南之铁骑坪),值得一提的是,此处为秦公子扶苏自尽和埋葬之地。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改上郡为翟国,由其所分之翟王董翳管领,翟国都于高奴。 汉统一全国后,沿袭秦制。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翟国地归汉,汉仍置上郡、肤施县。上郡治肤施统领肤施、独乐、阳周、白土、奢延、高奴等二十三县(见《汉书·地理志》)。新莽时,改上郡为增山,增山领上陵广信、积粟、卑顺等十四城。 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增山复为上郡,隶并州。治肤施。上郡领肤施、白土、奢延、雕阴、定阳、高奴等十城(见《后汉书·郡国五》)。 汉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于衙(今白水),永建四年(129年)上郡归旧土。永和五年(140年)冻羌侵上郡地,上锦治所徙居夏阳(今韩城)。中平元年(184年)前后,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迁(见《后汉书·顺帝记》)、《晋书·地理志》。 建安十八年(213年)上郡改入冀州管(见《晋书·地理志》)。 晋初隶并州,无建置,有时仍曰上郡。永安年(304年)后,匈奴、羌氏不断占领,故较荒乱。 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后,入大夏赫连勃勃之吴儿城。(见《元和志》。吴儿城在今四十铺附近,一说在城西二十五里吴儿砭一带)。 北魏(386--534),拓跋氏建魏,实行州、郡、县制。在今县东界设政和县,县东部属之。今县西则属魏平县(治所在今子洲县老君殿一带)。政和县与魏平县均属东夏州之朔方郡。(见《魏书·地形志》、《陕西地理沿革》)。 西魏(535--556)的行政建制因循北魏。因局面混乱,废设无常。废帝元年(552年)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县,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三郡:安宁郡、安政郡和抚宁郡。安宁郡辖六县:上县、安宁县、安人县、绥德县、延陵县、城中县。此期三级并置,上县既是州治又为郡治。(见《隋书·地理志》《元和志》、《陕西地理沿革》。)《隋书·地理志》《元和志》、《陕西地理沿革》。) 北周(557--581),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县。绥州领四郡:安宁郡、安政郡、绥德郡、抚宁郡。安宁郡领七县:上县、安宁县、良乡县、安人县、绥德县、延陵县、城中县。(见《隋书·地理志》《元和志》、《陕西地理沿革》。) 隋(581--618)初实行州、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不久改绥州为上州,三年(607)撤消上州设立雕阴郡。开皇三年改安人县为吉万县。大业元年撤安宁县、吉万县、义良县,并入上县。雕阴郡领十一县:上县、绥德县、延福县、大斌县、儒林县、开疆县、抚宁县、真乡县、开光县、银城县、城平县。大业十三年(617)梁师都称帝,今县城属梁国。(《隋书·地理志》) 唐(618--907)实行道、州、县虚三级的行政制度(因道是监察区域,不是真正的一级行政区域,故称虚三级)。唐初今县地梁师都占据,唐武德三年(620)于延州丰林县侨置绥州,六年绥州徒置延川县,七年又迁于魏平县贞观二年(682)灭梁师都,绥州迁回上县。天宝元年改上县为龙泉县。绥州隶属关内道,领辖五县:城平县。 五代十国(907--960)实行以州统县的二级制。今县地仍设绥州和龙泉县但政局动荡,归属变化频繁,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见《五代史·职官考》、《太平寰宇记》)。 北宋(690--1127)初设道,又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在府、州、军下设县。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今绥德县地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次收复,熙宁二年(1069)置绥德城,隶延州。元丰七年(1084)又把延州的米脂寨、义合寨、浮图寨、怀宁寨、顺安寨、绥平寨等六寨改属绥德城。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隶永兴军路,辖清涧城,临夏城和米脂寨、克戎寨、白草寨、顺安寨、永宁寨、开光寨等等。 元(1271--1368)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制度。今县地归绥德州直辖。绥德隶属陕西等处中书省之延安路,辖领清涧县、米脂县(见《元史·地理志》、《陕西地理沿革》) 明(1368--1644)实行承宣布政使司(省)、府、州、县四级制,今绥德县地仍为绥德州。洪武十年(1377)五月撤消,后又复设,隶延安府,领米脂县,洪武七年(1374)至十三年曾领佳县、吴堡县,明初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曾领清涧县。洪武初置延绥镇(明边陲要地,九大重镇之一)。洪武六年(1373)设绥德卫(军事机构)。延绥镇初领神木道、榆林道、靖边道、以及绥德卫、庆阳卫、延安卫、榆林卫共十二营堡三十六城堡。绥德卫辖百户所五十个。成化九年(1473)延绥镇移治榆林(见《明史·地理志》、《明统一志》、《陕西地理沿革》)。 清代(1664--1911)的行政制度是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四级制。清初今县地仍为绥德州,隶领关系未变。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辖领米脂县、清涧县。雍正九年(1731)神木倒改为分巡延绥廊道,移驻绥德,辖延安府、绥德州。十三年有增领吴堡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延绥廊道移驻榆林。(见《陕西省通志》、《陕西地理沿革》) 民国(1912--1949)初设省、道、县,后设省、专署、县。民国二年(1913)废州设绥德县,隶属榆林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撤消道制,绥德县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在绥德县城设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管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安定(今子长县)、安塞、肤施(今延安)、保安(今志丹县)。1940年二月绥德县解放,在绥德西部双湖峪成立绥西办事处,管理苗家坪、双湖峪、周家街等联保。又在绥德县城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绥德分区),隶属陕甘宁边区,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五县。1944年元月绥德分区增辖新成立的子州县。1948年七月绥德分区又增辖横山县、镇川县。1949年5月绥德分区改属陕北行政公署(驻地延安)。 1950年5月,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绥德分区专员公署(绥德专区),隶属陕西省,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州、子长、延川等八县。1956年10月绥德专区撤消,绥德县划属榆林专区。1956年12月清涧、子州、吴堡三县并归绥德县,1961年10月划出。1969年榆林分区专员公署(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榆林地区),绥德县属之,一直至今。 文化故事“米脂婆姨绥德的汉” 陕北的梁峁纵横,植被不多,满眼皆是黄土,望之苍茫而悠远,但是在米脂与绥德之间,不论男女,个个高挑匀称,男的健壮,女的窈窕。绥德县志称吕布是绥德人,米脂县志称貂蝉是米脂人,到底是不是,这年代太久远了,谁也弄不清楚,但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话却流传下来了。奇怪的是后世称得上汉子的李自成不出在绥德偏偏生于米脂,而米脂自从貂蝉之后,著名的美女一个也没有了。 米脂与绥德古来即是汉胡厮杀的战场,因此这儿五胡杂处,各民族的通婚,使得这儿的人看起来要比别处的人健壮而优美。男人健壮,女人优美,那这儿该是人间天堂,大家都其乐融融了,但情况却不是这样,原因是这儿太贫瘠。黄土高原太高了,干旱少雨,一亩谷子就产百十斤小米,梁峁坡脑上不是鲜翠的绿色,多是耐旱的野草干巴巴的叶子,这些野草也长得稀稀拉拉的,远没有其它地方的茂盛。因为贫穷,这儿的男人为了求生,就要走西口,所谓走西口,是指到银川平原或内蒙的河套一带去,那儿相对陕北要富庶的多。不过走西口的男人发财回来的不多,将命丢在外面的不少,但是在家乡实在混不下去了,走西口总还能给人一丝希望,于是穷人家的男孩子往往从小就立下志向,去西口发大财,发了大财回来就用石头箍窑洞,箍好了窑洞就买最好的毛驴,然后给这毛驴头上拴上红绸带,叫上吹唢呐的人,浩浩荡荡亲朋好友都叫上,去将小妹妹迎娶回家。 于是这儿走西口的人流源源不断,在沟汊间破窑洞里居住的穷汉子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披件破棉袄,就气昂昂的去走西口了。他们临走时自然要向妻子或者心上人告别,女人们伤心这生离死别的凄惨,走西口的歌也就到处传唱开了。 几乎所有传统的陕北民歌都是凄惨的,“五哥放羊”、“三十里铺”就是米脂与绥德一带流传的,那种旋律在悠扬优美的同时,句句催人泪下。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彪悍的男人窈窕的女人,这土地也就同时生长“走西口”“三十里铺”这样忧伤的民歌。 米脂与绥德干枯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长着一种花,叫山丹丹,这种花的外形和百合几乎一模一样,我过去一直认为那就是百合花,但到底是不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在陕北,能嫁给绥德的汉子是女子的一种荣耀,能娶上米脂的婆姨也是所有男子的期盼,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在陕北已经成为一种招牌,成为一种带喜剧色彩传说。 当然,现在的米脂和绥德早已富得流油了,陕北的油田煤田的大面积开采,使得那儿的人大部分腰包鼓胀起来了,不过,富足之后米脂的婆姨是个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倒是见过几个绥德的大款汉子。好家伙,那汉子是威风八面,顾盼间很有点汉子的味道。因此我想,米脂的婆姨该比过去更妩媚更娇美才对 “ 绥德的汉”为什么和“米脂的婆姨”齐名呢? 到绥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陕北腹地,是大理河和无定河交汇之处,也是太(原)银(川)公路和西(安)包(头)公路交汇之处,为陕北交通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名州的汉子更是出名。高大、膘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气。南宋名将韩世忠,绥德人,抗金英雄,因反对秦桧议和,被解除兵权。他曾替岳飞鸣冤,面诘秦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也是绥德人,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绥德男子,不仅长得英俊,而且能文能武,多才多艺,他们创造了石狮艺术,把石头变成金,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敢于走南闯北,善于发财致富,建家立业。所以,“绥德的汉”与“米脂的婆姨”并驾齐驱,驰名天下。资源特产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降水偏少。光照较充沛,年均日照时数(光时)2615.1小时,太阳总辐射量(光量)132.49千卡/平方厘米,生物总辐射量(光质)66.2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9.7°;无霜期165天;年均降水量486毫米。光能、热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绥德县境内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150752.26万立方米/年(不含黄河),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1843.52万立方米/年,水资源比较丰富。无定河纵贯境内中部,大理河、淮宁河由西北向东南,义合河由东北向西南分别注入无定河。以无定河为中轴,东西两翼大小支流488条,普遍水流较浅,除汛期夹带泥沙外,一年四季均系清流。本县境内地表、地下水水质尚好,矿化度绝大部分小于1克/升,适宜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更适合用于工业用水。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123千瓦,目前利用量仅为2400千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前景广阔。 农林牧特产主要有黄豆、小米、高梁、洋芋、豆类等小杂粮;本县还盛产红枣、葵花籽、蓖麻、山羊、小尾寒羊等农林畜牧产品。 黄豆、洋芋、蓖麻、葵花是本县近年来农业生产的拳头产品。全县黄豆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总产量6600吨。洋芋产量高,宜食范围广,是加工粉条、粉丝、淀粉、乳酸的重要原料。全县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量达到14万吨,年加工粉条、粉丝3400多吨。红枣在本县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县境东南黄河沿岸的枣林坪、河底、定仙墕、和无定河下游的崔家湾、薛家峁等乡镇盛产的红枣最佳,个大、核小、肉厚,含糖量高,烤制加工的蜜枣远销海内外。由于本县光照时间充足、土壤适宜等自然优势,红富士、元帅、秦冠、国光、蜜桃、山杏等优质水果,个大色鲜,皮薄肉嫩,口味甘醇,耐储耐运,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本县劳动力资源充足,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实施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石匠、木匠、砖瓦匠、泥水匠、室内装潢等建筑行业的工程技工劳动力,开发前景十分可观。全县拥有各类建筑工程队20多个,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施工队伍遍及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西北各地,年劳务输出5.9万多人,创收2.8亿多元。 江南出宰相,陕北出石匠。绥德天然石材资源储量丰富,遍布全县,质地优良,易雕易刻,民间石雕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誉为“石雕之乡”。1986年,在北京中央美术馆展出的绥德炕头石狮,震动京都,名传海外。首都工艺美术界专家、学者和外国友人赞叹不已,给予很高的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以鲍武文、马天祥、汪建勃等一批农民工艺美术家为代表的石雕工艺队伍迅速崛起,鬼斧神工,大展风彩。全县拥有石雕工艺场2000多个,大小作坊遍及千家万户,从业人员已近万人。炕头石狮、镇宅石牛、古今人物、飞禽异兽、穿廊挑檐、雕花大门、圆桌鼓登、门墩抱鼓、石牌坊、石碑楼,造型美观,形象逼真,种类齐全,花样繁多。不仅畅销省内外,而且远销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年创收1200万元,成为本县又一支柱产业。 境内野生动物100多种,饲养动物16类50多个品种,主要有佳米驴、杂交牛、内八猪、山羊、细毛羊、小尾寒羊、毛兔等。皮、毛、绒、蛋、奶、肉等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本县人民生活需求,同时远销海外。 本县还盛产甘草、远志、茵陈、麻黄等百余种野生中药材。 矿产资源,已经探明有储量丰富的优质钠盐,盐层覆盖接连面积240多平方公里,储藏总量约1.3万亿吨—1.8万亿吨,盐层厚度达129米—148米,占全国盐矿资源的15%—17%,氯化钠含量高达83%—98.8%,开采前景十分可观。 绥德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方风味小吃有千层油旋、羊杂碎(烩)、黑粉、卤鸡、杂面、抿荚、油糕、饸粩、麻汤饭、黄酒(米酒)等二十余种,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道路交通??绥德县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陕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西北旱码头”之美称。县城座落于名州镇,地处210、307两条国道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GZ35青(岛)——银(川)、榆绥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已经建成的神延铁路和正在兴建的太(原)——中(卫)铁路也将交汇于此,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呼包省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呼包银榆经济带向东、向南出口的新交通枢纽,故名西北旱码头。同时,绥德火车站现为神木北至延安北铁路的中间站,太原至中卫铁路引入后,绥德火车站将将逐步扩建客运设施和货运设施,形成区域路网枢纽,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和陕西四大铁路枢纽之一。 绥德县分别于1997年、2003年实现了661个行政村村村通路、20个乡镇乡乡通油路的目标。通村路中,通沥青路176个村,通砂石路52个村,通土路433个村。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654.3公里,其中国道110公里,农村公路1544.3公里(县道152.5公里、乡道63.6公里、村道1328.2公里),农村公路中,沥青路面183.4公里,砂石路面120公里,无路面里程1240.9公里;晴雨通车里程413.4公里,公路养护里程371公里,公路绿化里程140公里,公路桥梁12031延米/373座,公路密度为89公里/百平方公里。 |
伦敦 纽约 香港 巴黎 新加坡 东京 上海 芝加哥 迪拜 悉尼 米兰 北京 多伦多 圣保罗 马德里 孟买 洛杉矶 莫斯科 法兰克福 墨西哥城 阿姆斯特丹 布宜诺斯艾利斯 吉隆坡 首尔 布鲁塞尔 雅加达 旧金山 华盛顿 迈阿密 都柏林 墨尔本 新德里 苏黎世 慕尼黑 伊斯坦布尔 华沙 波士顿 达拉斯 维也纳 亚特兰大 巴塞罗那 曼谷 台北 圣地亚哥 里斯本 费城 约翰内斯堡 杜塞尔多夫 斯德哥尔摩 布拉格 蒙特利尔 罗马 汉堡 马尼拉 休斯敦 柏林 雅典 特拉维夫 班加罗尔 哥本哈根 开罗 波哥大 温哥华 布达佩斯 贝鲁特 卢森堡市 广州 西雅图 加拉加斯 胡志明市 奥克兰 奥斯陆 基辅 钦奈 布加勒斯特 曼彻斯特 卡拉奇 利马 开普敦 利雅得 蒙得维的亚 明尼阿波利斯 阿布扎比 尼科西亚 伯明翰 里约热内卢 布里斯班 日内瓦 加尔各答 底特律 丹佛 蒙特雷 布拉迪斯拉发 路易港 卡萨布兰卡 麦纳麦 斯图加特 索菲亚 科隆 圣路易斯 圣胡安 珀斯 危地马拉城 卡尔加里 巴拿马城 拉各斯 赫尔辛基 深圳 圣地牙哥 克里夫兰 大阪 格拉斯哥 内罗毕 布里斯托尔 河内 辛辛那提 夏洛特 安特卫普 多哈 拉合尔 巴尔的摩 吉达 爱丁堡 安曼 海得拉巴 萨格勒布 阿德莱德 科威特城 波特兰 贝尔格莱德 圣约瑟 突尼斯 里加 巴伦西亚 堪萨斯城 菲尼克斯 阿拉木图 瓜达拉哈拉 里昂 基多 圣彼得堡 利兹 圣多明各 圣萨尔瓦多 维尔纽斯 鹿特丹 坦帕 哥伦布(俄亥俄州) 印第安纳波利斯 匹兹堡 埃德蒙顿 塔林 普纳 波尔图 阿雷格里港 奥兰多 歌德堡 马赛 渥太华 科伦坡 卢布尔雅那 特古西加尔巴 里士满 伊斯兰堡 马斯喀特 德班 奥斯汀 贝尔法斯特 瓜亚基尔 名古屋 都灵 南安普顿 密尔沃基 惠灵顿 库里提巴 阿克拉 乔治城
![]() |
![]() |
![]() |
![]() |
![]() |
![]() |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
![]() |
广告位4招租(300*60) 300元/月 年付85折 电话:13625689727 |
直辖市 |
|
---|
省 |
|
---|
自治区 |
|
---|
特别行政区 |
|
---|